形态描述
壳长卵圆形,壳质较厚,两壳较侧扁;壳顶低平,微后倾,位于背部后方约1/4处;小月面细长,呈披针状,其周围略低,中部微高,楯面不明显;壳的前、后端略尖,腹缘弓形;前背缘微凸,后背缘短,微凹;壳皮较薄,灰绿色,但无光泽。
铰合部前齿列有齿20—24个,后齿列6—7个;着带板粗短;壳内面具弱的真珠光泽,前闭壳肌痕呈桃形,后肌痕圆形。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21.5 14.5 8.2
19.2 12.6 7.6
15.0 9.7 5.5
标本采集地南海南沙群岛水域(图25),水深102m,3个活标本;水深105m,获得7片右壳,4片左壳。
铰合部前齿列有齿20—24个,后齿列6—7个;着带板粗短;壳内面具弱的真珠光泽,前闭壳肌痕呈桃形,后肌痕圆形。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21.5 14.5 8.2
19.2 12.6 7.6
15.0 9.7 5.5
标本采集地南海南沙群岛水域(图25),水深102m,3个活标本;水深105m,获得7片右壳,4片左壳。
生物学
国外分布
东非桑给巴尔(786m),孟加拉湾(265—457m),印度尼西亚(1165—1135m)
分类讨论
Knudsen(1967)认为产于日本北部的Nucula mirifica Dall是本种的同物异名。Knudsen记录了本种4个体长在19—23mm之间标本的前齿列有齿18—21个,后齿列为8个。作者对我们所获得的壳长15.2—22.0mm的10个标本铰合齿数目进行了统计,前齿列为20—24个,后齿列为6—7个。而Dall记载的一个壳长34mm的N.mirifica,其前、后齿列的齿数分别是16—17,10—11个。通常铰合齿的数目在动物长成之前,是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,因此,作者认为N.mirifica作为本种的同物异名是不恰当的。